- 王娟;杨娟;周生;
为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前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以及儿童学习品质和亲子间科技干扰在其中的作用,以314名学前儿童的母亲为被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儿童执行功能量表、学前儿童学习行为量表和科技干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儿童执行功能;2)学习品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执行功能间起中介作用;3)科技干扰调节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习品质→执行功能的后半段,低频率的科技干扰下,儿童学习品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更强。这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影响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提升儿童学习品质和减少亲子间科技干扰频率是强化该正向影响的重要路径,研究结果为提升人口素质战略背景下儿童执行功能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实证依据。
2025年08期 v.41;No.227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鑫;王莉;
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关系是优化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然而,处于“加速”社会中,家园共育在“速度逻辑”的支配与裹挟下表现出利益冲突、角色越位和角色失位三重现实样态,以致家园共育实践发生了“结构性扭曲”,即空间异化、行为异化与自我异化。为此,需通过构建由“水平共鸣轴”和“垂直共鸣轴”交汇而成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平等为准则,以共识为指向的家园共鸣关系,促进异化的家园共育行为复归协同育人本真,推动家园双方达致真正意义的协同育人。
2025年08期 v.41;No.227 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伟;
家庭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紧密相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正式进入“依法带娃”时代,也是我国家庭教育迈向法治轨道的重要序幕。家庭教育法治化的理论本源根植于家庭教育的国家观、社会观和文化观,使家庭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私人事务,而是关涉社会整体利益与公共福祉的系统工程。从法治内涵来看,家庭教育在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视角上均具备实践可能。面向未来,家庭教育法治化应在立法上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司法上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上坚守“服务型执法”理念,守法上激活社会共同参与的内生动力,这样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的伟大实践才能行稳致远。
2025年08期 v.41;No.227 72-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晓玲;胡春梅;张明月;刘衍玲;
为探讨家庭劳动教育类型、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以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三者间的关系,采用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家庭劳动教育措施、幼儿参与家务劳动量表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问卷对重庆市某区21所幼儿园2234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合潜在剖面分析的家庭劳动教育类型结果,探究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类型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家庭劳动教育存在三种潜在类型,分别是消极型、知行冲突型和积极型;2)积极型的家庭劳动教育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3)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家庭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家庭劳动教育类型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影响,积极的家庭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2025年08期 v.41;No.227 8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