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管理

  •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及策略探析——基于NVivo14.0和Rostcm6的分析

    吴佳莉;杨欣欣;辜宋婷;单永丽;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依托于具体的现实载体。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早期的文化浸润,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生一代中的持续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最新版的ECERS-3评估量表编制访谈提纲,掌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现状,使用作品分析法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资源的具体呈现,结合NVivo14.0和Rostcm6分析发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应用中表现为主体有待突出、内容有待更新和方式有待优化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而从理念革新、材料重构、时空再造层面分别提出优化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提高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传承。

    2025年05期 v.41;No.22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字赋能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实践路径

    郝明晶;

    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数字化行动的双重驱动下,农村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突破口,亟需探究符合农村本土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及实践路径。深度考察L省A市、D市、S市的农村幼儿园后,结合政策文件、文献资料、实践案例、教学场景等文本材料,利用扎根理论,最终提炼出农村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战略规划、数字认知转变、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教育变革、数据与安全、数字发展成效六大关键要素,涉及到技术、教育、社会三重属性的全面变革。为进一步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从顶层设计与规划、数字观念转变、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数字教学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多元主体数字素养提升、加强数据管理等方面共同助力农村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

    2025年05期 v.41;No.224 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中国幼儿园园长领导力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何立武;宋善炎;刘军;

    园长领导力是幼儿园发展方向与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中国幼儿园园长领导力量表,以1412名被试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对数据统计与分析。量表的总信度系数为0.9以上,各因子间在0.01的水平下呈显著性相关,各题项的共同度大于0.2,因子载荷超过0.5;园长领导力的四因素一阶和二阶的测量模型拟合度均在参考范围内,AVE值介于0.595~0.727,CR值介于0.898~0.967,因子载荷值介于0.719~0.900。这表明量表有着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园长领导力的量具。

    2025年05期 v.41;No.224 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 幼儿园教师共情能力与情绪劳动关系的理论新探及实践建议

    颜志强;黄诗琪;李弥;曾晓;

    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的形成机制受多重因素影响,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对于提升教师职业效能与保障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规范性要求,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构建了共情影响情绪劳动的情绪和认知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共情能力与情绪劳动之间可能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共情的不同维度可能会对情绪劳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实践层面提出缓解幼儿园教师情绪劳动负担的教育建议,以优化其职业表现和提升心理健康,维护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

    2025年05期 v.41;No.224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议题式教学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逻辑架构与应用探索

    余璐;陈慕轩;周梦杰;苏晓晨;

    职业认同是学前教育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内源动力,教学是职业认同养成的关键场域。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割裂、课程内容与教育实践疏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滞后等使教学有效性备受诘问,导致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较低、从教意愿薄弱。议题式教学在目标设计上体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在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方面体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并行、学生中心与技术赋能并进、学习性评价与学习化评价结合,助力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培养。研究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议题式教学后,数据表明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后测显著高于前测和对照组。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养成教育非一日之功,应重视顶层设计,从全局视角规划职业认同与相关毕业要求的支撑体系,在真实教育议题的审思中重塑职业认同,以迭代递进式教学强化师范生的认同自觉,并构筑评价监测循环,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2025年05期 v.41;No.224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数字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丁春艳;蔡迎旗;占淑玮;

    新教育场景对幼儿园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专业能力重构诉求和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实践亟需幼儿园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应对教育变革。技术现象学理论为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理论视角,基于这一逻辑,数字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从幼儿行为监管者转变为幼儿权益维护者、从经验决策者转变为技术协同者、从知识主导者转变为资源联动者。为了实现幼儿园教师角色转变,应从政府科学布局学前教师教育体系、幼儿园提供外源支持、教师强化个体自觉等方面探寻现实路径。

    2025年05期 v.41;No.224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学前家庭教育

  • 家庭嘈杂度对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父母低头行为与幼儿媒介沉迷的链式中介作用

    李静静;丁洁;

    家庭嘈杂度作为家庭环境重要的物理特征,对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家庭嘈杂度、父母低头行为、幼儿媒介沉迷、幼儿社会退缩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家庭嘈杂度量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幼儿媒介沉迷量表及幼儿社会退缩行为量表对609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嘈杂度、父母低头行为、幼儿媒介沉迷与社会退缩行为在人口学变量方面部分存在显著差异,且四个变量两两之间呈现显著性相关;父母低头行为、幼儿媒介沉迷在家庭嘈杂度与幼儿社会退缩行为之间具有显著链式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构建和谐宁静、秩序井然的家庭环境;优化家庭媒介环境,加强媒介素养建设;强化幼儿社交互动技能,减少社会退缩行为,从而优化家庭居住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025年05期 v.41;No.224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低生育率背景下家庭托育点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支持路径

    吕武;

    家庭托育点具有服务形式灵活,服务内容多样,可根据家长需求灵活调整服务等多种优势。伴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托育服务需求开始缩减,但托育服务供给快速增加,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极大缓解。这种背景下,以基本照护服务供给为主的家庭托育点的发展逐渐陷入多重困境。通过对6所家庭托育点的实地考察和举办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当前家庭托育点发展面临服务范围的自我局限、发展方式的囿于现状、适应能力的调适乏力、专业水平的发展滞后、发展路径的协同困难等困境。基于此,在当前背景下对家庭托育点的支持提出如下建议,分别是建构以社区托育中心为核心的基层托育服务网络,建立家庭托育点的分级认证制度,支持家庭托育点形成服务专长和特色,制定家庭托育点的设施设备配备指引,对家庭托育点提供定期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2025年05期 v.41;No.224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婴幼儿家长孕养育压力现状和托育需求分析——基于浙江省588个家庭的调查

    罗娟;刘娟;郑莎;

    运用问卷法对浙江省588个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家庭在孕养育方面存在中等偏上程度的压力,其中母亲压力显著大于父亲;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家庭在孕养育方面处于劣势;家长对托育服务有比较强的获得感,但在收费和质量上还有优化空间;大多数家庭均有托育需求,且低龄送托需求凸显。建议加快完善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关怀母亲,发挥职场和父亲的支援作用;精准支持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家庭,提高托育服务质量;健全编班类型,满足低龄送托需求。

    2025年05期 v.41;No.224 8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儿童学习与发展

  • 大班幼儿眼中过渡环节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杨燕;宋景欣;

    过渡环节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但教学实践中幼儿会被迫陷入消极等待的状态。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采用马赛克方法对海南省H市X园90名幼儿及6名教师展开质性研究,结合NVivo12.0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即开放式编码提取60个初始概念,轴心编码归纳9个范畴,选择性编码形成“等待情境—情感体验—行为反应”核心模型。结果表明,幼儿在过渡环节中的等待体验以消极情绪为主,且行为多表现为被动等待或消极互动。基于此,建议教师通过“情境优化—策略支持—情感回应”三位一体模式改进过渡环节组织,从儿童视角落实教育实践,减少消极等待对幼儿发展的潜在影响。

    2025年05期 v.41;No.224 94-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研究

  • 以民为本的典范:延安时期社会教育的生成逻辑与实施路径

    魏旭朝;

    中国共产党立足传统民本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结合根据地人民群众的需要,以走群众路线为路径开展社会教育,这是党实施社会教育的逻辑起点;在制度设计层面,结合实际制定系统的教育方针政策,形成了统一领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将需要和自愿作为社会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在行动层面,把民本思想贯彻到招生动员、办学主体、教育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方式方法等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文教工作的统一战线。观其成效,社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开辟了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社会教育实施路径,锻炼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组织力,创新了农村管理的新模式。从以民为本的视角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教育,对当今通过教育阻截返贫和代际贫困、普及全民科学素质、加强乡村基层政权建设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5年05期 v.41;No.224 102-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体验学习圈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运用——以“超重和失重”为例

    任丽平;王璐;姚文苇;李瑾;

    库伯提出的“四阶段”螺旋上升的体验学习圈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抽象原理与具体事例之间的联结。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具体经验;设置问题,引发反思观察;加工思维,抽象物理概念;结合实践,检验运用概念”的路径开展物理概念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来驱动学习,可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5年05期 v.41;No.224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