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保忠
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权利平等,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
2005年01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玉英
社会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整体评价、社会角色与心理认同评价、犯罪评价等方面;造成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任其发展将会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增加城乡人民融合难度、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发展;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社会各个方面应齐抓共管,认真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2005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吉,刘书庆,王毅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企业管理具有许多共性,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等院校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建立并实施符合ISO9000族质量标准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可推进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005年01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孙果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对学习心理进行合理的解释。主体心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主体知识的获得是在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通过涨落使远离平衡态的认知系统从一个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主体学习心理的本质即是主体认知系统的自组织过程。
2005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常炜炜,阎世笙
在远程教育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东西部远程教育发展不平衡、盲目扩张、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力、教育方法跟不上教学手段、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分析远程教育存的这些问题,旨在为远程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出一条道路。
2005年01期 16-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程伟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所在,而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又是党是否能够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增强其执政地位合法性的关键性因素。新形势下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步骤、有层次的推进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是整个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优选路径。
2005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傅明,李薇,黄海涛
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我党长期革命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我党坚持理论创新、永葆革命生机的保证。60年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正是党的三大作风成熟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党把三大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光辉典范。
2005年01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挺挺,李敏
腐败是以公权谋私利的行为,其本质就是行贿人员与少数官员个人利益实现的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某些不够规范的政府行为在客观上为权力的寻租提供了机会。减少腐败现象最关键的就是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政府权力范围,减少寻租机会,杜绝腐败源头。
2005年01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兵
孔子顺承上古天命观的发展演变并对其作出了明确的人本主义方向的选择。孔子之后的儒家天命观在此基础上将其推向极至,从而彻底改变了上古天命观最原初的性质。此后,中国人对天命的思考也逐渐由无形的超越领域转向有形的现实领域,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从外在的人事到内在的人心,思维领域和视界不断下移与缩小。
2005年01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冯永财,孙红湘
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从业人员已成为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的劳动究竟能否创造价值,是近年来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深化对使用价值、价值、生产性劳动等基本范畴的认识,对第三产业的劳动进行具体分析,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5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俊蕾
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带动了当代中国文论的转型,由于研究者同样身处转型过程而使研究带有了处身性特征。处于知识困境中的转型文论所处身的写作状态赋予"文论"二字以新的内涵,因此使转型期文论研究在学科新建、思想立场、关注对象等方面发生变化。促进转型文论发展可能的方向之一是使它再次自觉承担起塑造民族精神的职责,在文化全球化中为无法同化的信仰价值层面提供新的容身之所。
2005年01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会明
社会政治体制的压力和身处封建社会道德准则之中的无所适从,是造成窦娥这一弱女子悲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小人物的悲剧,激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2005年01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倩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甚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展示婆媳关系的作品并不多。《寒夜》的成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在这一关系描写上的突破,作品中婆媳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其作用尤显重要。
2005年0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西强,张笛声
莫言崛起于新时期,是当代文坛的一个重镇,不断有新作佳作推出,其创作不息,求新求变不止。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文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期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同时,莫言又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的作家,在对农村农民的现实关怀情绪上,《天堂蒜薹之歌》是《红高粱家族》第五部《奇死》第七节的继续和发展。本文从对莫言叙事模式的文本分析入手,考察莫言叙事语境转换中的现实关怀言说。
2005年0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迎军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文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2005年01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汪宏
斯嘉丽身上的那种较少受文化面具和符号牵绕,表现本真生命固有的热情和活力,以拓荒者形象所体现的美洲精神,以及文本中情感关系误置引起心理距离张力性变化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斯嘉丽形象光彩照人,取得巨大成功的二重原因。
2005年01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乐丽
吴宓先生一生从事翻译事业。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材,明确目的,并应坚持"首贵明显,再求典雅"的翻译原则。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先生的翻译实践中,使其在中国翻译界享有其特殊的地位。
2005年0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隆文
战国后期各区域性货币及其流通区域内的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各区域性货币及其流通区域内出现了统一因素的萌芽;其次,各区域性货币经济区之间的融合与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种趋势为秦统一事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华,贺燕丽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教会学校登陆中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教会学校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一方面为帝国主义侵华充当了文化工具,另一方面在宗教的旗帜下,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2005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纪梦然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经济法之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源在于其特殊价值。在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安全和平衡协调几个方面,经济法与民法均有着不同的调整对象,从而呈现出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的价值依据,亦说明了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2005年01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詹有平
证人证言作为被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采用的证据形式之一,其对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证言的采信率极低。《民诉法》及《规定》对证人的资格、出庭询问、形式要求、费用虽予规定,但存在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总结我国民事审判中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立法体例,对《民诉法》中的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十分必要。
2005年01期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月华,薛平智
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虽以立法形式引入了淡化理论,但实践中驰名商标淡化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为制止淡化行为,必须建立起以反淡化立法为基础的,具有严格执法、规范管理、相互监督机制的从社会到个人、从国家机关到企业的严密的反淡化系统。
2005年01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西明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图》中的卦符可一一用二进制数字表示,按卦列规律排列,通过二进制将其转换成十进制数字阵列,是一8×8自然数排列方阵,进而可推导出自然数列方阵的一般规律,然后再应用到《方图》数字阵列上可找出其特有规律,并提出了两个待研究的问题。
2005年01期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翟文俊
本文研究了以硬鲜柿果、成熟软柿果、柿饼为原料,经磨浆、调配等工艺处理,配制成多种风味和口感的柿果饮料;着重解决了柿果饮料的脱涩、返涩、分层等技术问题。该柿果饮料柿果香味浓郁、无涩,具有天然柿果色泽,营养丰富,本研究为饮料家族增添了新成员。
2005年01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林,任丽萍
对陕西教育学院物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成绩、选题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着重分析了优秀、良好论文的选题分布、六方面共性特征,并针对论文存在的普遍问题讨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
2005年01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香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和现代管理工作既有不同点,又有共同点,两者的关系可谓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应该认识并把握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互补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能。
2005年01期 10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彤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是儿童自身具备的,教育的作用和任务首先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创设有利于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最佳环境,并以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开展创造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广大教师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学生观、师生关系观和课程观上。
2005年01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慷慨,史元晓
当前正在中国蓬勃开展的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支撑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早期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以另类形式获得新生,但它不是简单的继承与复兴,而是在与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相结合中的扬弃,具有更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复杂的教师角色定位,并将逐步向整体教育过渡等特点。
2005年01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利民,粟滢
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环节,教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同和接纳程度以及他们对新课程培训的愿望与需求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效果。通过对西安地区中学教师的调查,收集到基层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所持的态度以及影响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一些主要因素,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5年0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张启哲
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是新课程主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语文造句教学应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提高造句的灵活性,创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扩展句子的语言功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
2005年01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屈军礼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校外教育领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多方面的协调行动和综合治理。
2005年01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