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婴幼儿照护服务

  • CLASS视角下早教课程师幼互动特征分析——基于A市3所早教机构课程视频的内容分析

    邓进红;汤广全;

    师幼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核心,本研究基于CLASS评价工具对50个0-3岁私立早教机构早教课程视频进行内容分析,了解早教课程师幼互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情感支持、班级组织、教育支持质量均未达到良好水平。样本显示早教课程中的师幼关系本质上是市场机制引导下的师幼关系,早教师资专业素养、质量监控等因素影响师幼互动水平。因此,建议制定和完善早期教育的政策法规,规范早教市场;建立早期教育共同体,解决早期教育供给侧矛盾;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正确选择科学合理的早教机构;明确教师准入机制和培训系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020年01期 v.36;No.16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母亲对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守门行为分析

    许颖;

    以18位学前儿童的父母为对象进行有关母亲守门行为的访谈研究,通过定性分析考察母亲对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支持和限制。结果发现:母亲对父亲教养参与的守门行为包括显性支持、隐性支持、显性限制和隐性限制四种情况。显性支持有鼓励、重视、直接肯定、指导、协助;隐性支持有间接肯定、避免批评、掩饰、支持性的肢体信息;显性限制有直接否定、介入、阻止、破坏;隐性限制有间接否定、忽视、重做、限制性的肢体信息。在父亲参与儿童早期教养的过程中,母亲守门行为具有多样性,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父亲教养参与影响的复杂性和情景性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2020年01期 v.36;No.160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早期教育:从“质量话语”走向“意义生成话语”——来自《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的启示

    蔡苗;

    在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领域中,资本扩张、早期教育机构追逐、社会大众追捧使得质量话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一书中,三位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并主张超越"质量话语",追求"意义生成话语"。然而"质量话语"的存在可以为早期教育发展树立标杆,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在我国早期教育领域中,质量话语仍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尴尬境地。因此,现阶段我国的早期教育发展不应该贸然超越"质量话语",追求"意义生成话语",而应该在重视"质量话语"的前提下,逐渐走向"意义生成话语"。

    2020年01期 v.36;No.160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的背景、内容及启示

    张东月;胡昕雨;邓芳;索长清;

    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和保障机制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中首先说明了实施的总体原则及具体内容和儿童要达到的早期目标,并对0-5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评估和儿童的保护与福利两大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英国《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的实施成效及经验,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应加快推进保教一体化进程,落实好五大领域培养目标,建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连贯的评估机制,以及加快培育专业的师资队伍。

    2020年01期 v.36;No.160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加拿大安大略省儿童早期教育对我国0-3岁托育服务发展的启示

    胡雅莉;

    安大略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以该省教育厅《学习是怎么发生的》为指导性纲领,将发展婴幼儿归属感、幸福感、参与性和表达性列为教育目标,通过教育者与儿童及其家庭间回应式的关系、儿童的探究式学习、师生合作学习、教育者的教学记录、反思性教学和合作探究等途径实现教育目标。多伦多市儿童早期教育在线评估系统为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评估细则,为确保儿童早期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安大略省的儿童早期教育目标、教育者的培养理念、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我国促进"幼有所育",建设高质量的托育服务系统提供了借鉴。

    2020年01期 v.36;No.160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1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专题:儿童社会能力发展

  • 4-5岁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追踪研究

    李延方;郑育敏;

    本研究使用社会技能提升系统(Social Skills Improvement System)(以下简称SSIS)教师评定问卷对广东省42所幼儿园、397位4-5岁幼儿社会技能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以探讨4-5岁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结果表明:4-5岁幼儿社会技能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童优于男童;幼儿社会技能随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发展。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4-5岁幼儿社会技能的建议:重视对社会技能低下幼儿的筛查,为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

    2020年01期 v.36;No.160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

    刘彩倩;安燕;李永久;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2020年01期 v.36;No.16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2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幼儿园—社区互动的价值、挑战及其突破路径

    郭丽娟;严仲连;

    农村幼儿园-社区互动是推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幼儿园-社区互动面临政策保障缺失、资源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互动能力不高等难题。为化解挑战,应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外部监督与评价机制;整合优势资源,促进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树立科学协同观念,推动双方互动能力提升;借鉴优秀经验,推进园社互动有效开展。

    2020年01期 v.36;No.160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家-园-区协同教育困境及其策略探析

    吕利;王其红;徐雪;

    家-园-区的协同教育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学理论"为家-园-社区协同共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协同学理论"中的协同效应,针对协同教育中存在协同教育意识不足、缺乏教育政策引领、协同教育方式单一、教育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协同教育实践缺乏指导等教育困境,尝试提出积极探索形成深化协同教育意识、加强协同教育政策引领、拓宽协同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升协同教育实践指导五位一体的策略,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2020年01期 v.36;No.16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专题:学前特殊教育

  • 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缘起、内涵与理念

    申仁洪;

    家庭参与和家校协作是特殊教育的核心原则。在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由于特殊儿童数量和类别的持续增长、家庭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法律政策的强制推动,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逐渐成为特殊儿童家庭参与的有效路径和家校协作的坚实基础。特殊儿童家庭参与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在特殊儿童家庭赋权增能之中,权利、融合、成长、专业伙伴、参与、支持构成了基本价值取向。

    2020年01期 v.36;No.160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1例无语言孤独症幼儿辅助沟通干预实践

    叶增编;张碧燕;

    运用指点等肢体语言辅助沟通干预训练一名无语言孤独症幼儿需求表达行为。在观察、访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干预实践步骤,采用单一被试倒返设计方法,应用包括手指、点头和沟通板等辅助沟通方法进行为期一学年干预训练。研究结果显示,该幼儿使用肢体语言或沟通板表达要求行为的次数有明显增加,人际互动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020年01期 v.36;No.160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人才的创新培养

    王先达;

    区别于为普通义务教育等提供特殊教育师资的特殊教育专业,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于百年学前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改革培养计划学校和当前学前特殊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在特殊教育专业创办伊始,在就人才培养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这种创新得到了同类院校和评估专家的好评,也为其他省市培养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借鉴。

    2020年01期 v.36;No.160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理论

  • “儿童作为研究者”对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价值

    成颖丹;席小莉;赵国栋;

    "儿童作为研究者"打破了过去儿童在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尊重儿童作为社会行为者和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儿童视角研究儿童问题。儿童参与或领导研究能够增加儿童活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拓宽了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性和开放程度,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这种新兴的研究取向帮助儿童在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创造与发明等学习品质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提供了独特契机。

    2020年01期 v.36;No.160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错位与适应:学前教育小学化“为何”与“何为”

    时艳芳;吕晓炜;

    为了探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学前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以重心下移与深度聚焦为思路,对Z市X区4名家长和2名老师进行访谈,借助扎根理论,建构出学前教育小学化"错位"与"适应"的双重生态。"错位"诠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为何",具体表现为"主体错位"和"职责错位"的复杂交错。"适应"解释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何为",具体表现为适应主体是"家长、幼儿园和辅导班的三管齐下";适应策略包括"坚决抵抗、无奈妥协、精明调适和无知得意";适应类型是"预防型和善后型、强迫型和引导型、突击型和持久型、长远型和短视型"的相互融合。

    2020年01期 v.36;No.160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0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 学前教育立法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话语权重构

    李飞;刘莹;

    幼儿园教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应有一定的话语权,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的话语权却面临着"失语"的状态。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种不良的生态,其根本在于教师身份、角色、地位的模糊与不明确,在于行政、学术等外在的压力,也在于教师自身主体地位的欠缺与懈怠。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落实教师言说地位;其次要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开发教师领导力;第三要做强自己,用专业赢得话语权。

    2020年01期 v.36;No.16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幼儿教师职前语言能力建构策略

    张建生;

    幼儿教师职前语言能力建构是职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根据现状调查,从语言自觉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两个方面总结现状,并从教学时空限制、教学重心设置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几方面分析成因,从科学准确进行课程定位、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幼儿教师职前语言能力建构策略,希望借此改变现状。

    2020年01期 v.36;No.160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疆新入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岳莉;闵兰斌;

    在借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笔者调查了乌鲁木齐市、县(镇)及乡村地区入职1-3年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新疆新入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总体中等偏上,但发展不平衡,专业理念与师德较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发展较好。其中,激励与评价、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较为薄弱;幼儿发展知识了解不深入、通识性知识水平较低。为促进新疆新入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做了如下讨论与建议:第一,完善师资培养机制,在实际的师幼互动中提升新入职幼儿园教师激励与评价的能力;第二,提升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反思与发展的能力;第三,重点提升乡村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第四,开展职后培训,弥补因学历造成的新入职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短板,实现教师自我知识重组与建构;第五,提高薪酬待遇,营造心理环境的支持,重塑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2020年01期 v.36;No.160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

    王敏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应以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教育为平台,整合资源,构建完整的内容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职业发展教育纳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健全项目运行机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创新活动载体,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专业建设服务,为学生实现幸福就业服务。

    2020年01期 v.36;No.160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量表开发与验证

    李运福;赵婉;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从心理学视角研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得相对较为薄弱。教师如何测量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测评工具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在研究中共进行两轮测试,第一轮以559名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等方法,严格按照测量标准筛选项目,初步形成正式量表;第二轮施测以407名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量表包括优化课堂教学效能感量表与转变学习方式效能感量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作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效能感的测量工具;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小学教师在各维度信息化教学效能感水平不同。

    2020年01期 v.36;No.160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管理

  •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武汉市幼儿园师资配置现状及对策

    程丽;邱天;陈书艺;

    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核心的组成部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保证。调查发现,武汉市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在数量、质量和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教育政策的差别化实施,市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等。为促进武汉市城乡幼儿园师资配置均衡发展,应该从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保障与补充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2020年01期 v.36;No.160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家庭教育立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郭晓琳;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已逐渐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家庭教育被弱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因此,亟需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并以《家庭教育法》为核心,立足我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构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法律系统。

    2020年01期 v.36;No.160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18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