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工智能与儿童生活世界

  • 儿童生活世界中的技术:本质、价值与限度

    何孔潮;唐义燕;

    技术作为一种解放性的力量,是儿童获得主体自由的存在方式。技术决定着生活世界的背景,以先在的方式融入生活进而建构儿童自身。技术世界通过丰富儿童的学习选择,延展儿童的交往空间及激发儿童的创造本能,反向确证技术对儿童生活世界的意义规定性。反思技术的资本逻辑、控制逻辑和教育逻辑,有利于对儿童美好生活愿景的技术限度做批判性的审查。

    2019年09期 v.35;No.15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殖民化与消解:技术异化下的儿童生活世界

    杨雄;杨晓萍;张骞;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2019年09期 v.35;No.156 7-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时代儿童思维方式的整合发展

    张磊;倪胜利;

    "互联网"时代对儿童思维方式有根本性影响,将极大地改变儿童认识世界、社会和自我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在看到互联网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它对儿童思维方式造成的技术理性泛滥与价值理性缺失、数字化生存与现实世界迷失、思维过度发散与专注力稀缺等消极影响。"互联网"时代教育应积极应对儿童思维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探寻促进儿童技术化思维与人文性思维、虚拟性思维与现实性思维、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整合发展的路径。

    2019年09期 v.35;No.156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电子媒介对儿童信息世界的影响审视及回应路径

    冷田甜;

    电子媒介的出现使儿童信息世界中的信息内容、信息建构及信息差异发生了变化。其作用原理在于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信息表征、信息解读、信息互动。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给予回应:一方面,明确并保障儿童的媒介权利,发挥儿童生命张力;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区三主体共同开展儿童媒介教育,三者合理分工形成教育合力,让儿童在真实的媒介环境中学会生存、发展自我,从而做到对电子媒介的合理使用。

    2019年09期 v.35;No.156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价值逻辑与行动策略

    杨婷;杨晓萍;

    增强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它强调将真实环境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从而营造一种真实学习情境。幼儿园教学活动强调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幼儿在其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个体与环境的交互、现实与虚拟的融合、时间和空间的拉近以及我者和他者的协作;就增强现实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提出了增强现实教学、增强现实学习环境、和增强现实实验室的方案,以期促进科学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为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2019年09期 v.35;No.156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学前儿童使用技术的指导原则概述及启示

    王善安;

    美国教育部、人类与健康服务部于2016年10月联合发布的《早期教育和教育技术政策简报》中指出了学前儿童使用技术的四条指导原则:使用得当的技术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工具;应利用技术增加所有儿童获得学习的机会;技术可用于加强家庭、学前教育机构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学习取决于成人与儿童的互动或共同使用技术。指导原则的发布启示我们:应关注数字时代儿童的权利保护;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养;加大对儿童技术使用的相关研究。

    2019年09期 v.35;No.156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美国《早期学习与教育技术政策简报》对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张建欣;蒲远波;

    美国《早期学习与教育技术政策简报》是关于幼年学习者使用技术的政策简报,回应了"α世代"信息化生存问题,解答了"21世纪,儿童获得技术是必要的,但还不够"现实难题。该政策简报中愿景、早期学习者技术使用指导原则和呼吁行动三部分分别从本简报出台的初心、如何指导幼儿恰当使用技术,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协同实现本简报的初心等方面进行阐述。美国《早期学习与教育技术政策简报》对提升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和构建幼儿信息化生态系统,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技术促进学习"时代诉求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2019年09期 v.35;No.156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7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理论

  • 教育现象学对儿童研究的启示

    沈颖;

    用现象学的精神、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教育问题,将会形成教育现象学的独特方法论特征:首先,教育研究包含了理性客观和人文情怀兼备的哲学态度;其次,教育研究回归教育"实事"可以拓宽研究视野;最后,教育研究扎根于生命体验可以延展研究深度。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特征对当前儿童研究的主要启示:保有敏感和好奇之心,挖掘儿童成长中的隐秘之意;抛开成人的先入之见,深刻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探寻动态变化背后的意义生成,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回归儿童的亲身体验,开展"接地气"的儿童研究。

    2019年09期 v.35;No.15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性别角色教育

    梁薇;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2019年09期 v.35;No.156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解读与启示——以国外三本典型图画书为例

    夏晶;

    优秀图画书是作者对幼儿生活的仔细观察和传神再现,表达着作者的儿童教育观。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到师幼关系的图画书中,《迟到大王》、《我的名字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及《点》比较典型,分别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倾听与平等、关注与爱护、期望与传承的儿童教育观。图画书中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教育观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发展,这就启示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应该遵循图画书中的儿童教育观,消除话语霸权,平等对待幼儿独特的精神世界;内化职业认同,注重教育中积极情感的投入;敬畏童年潜能,使用合理期待激发幼儿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19年09期 v.35;No.156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学前沿

  • 地方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区域游戏——以淄博市为例

    周京峰;

    以淄博市为例,探讨地方文化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路径,认为应根植地方文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游戏,特别是大力彰显地方传统游戏的历史文化精神,并通过区域游戏架起幼儿与地方文化双向创生的桥梁,一方面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精神的永续传承,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幼儿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

    2019年09期 v.35;No.156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实施探讨

    黄碧凡;许琼华;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知情教学",包含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过程,充当连接抽象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功能。当前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着"去数学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情境创设不自然等问题,建议通过系统学习情境教学理论,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数学情境四条路径解决问题。

    2019年09期 v.35;No.15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幼儿园环保教育课程的园本开发

    黄美蓉;

    幼儿园要履行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职责,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绿色空间、绿色课堂、绿色平台、绿色长廊、绿色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萌发生态环保意识与觉悟,让绿色环保理念植根于幼儿心中。

    2019年09期 v.35;No.156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7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儿童学习与发展

  • 不同美术教学法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影响的实验研究

    韩睿;金芳;

    幼儿园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艺术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与模式化教学法,究竟哪一种方法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更胜一筹尚且未知。笔者以38名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经过研究得出:直观教学法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中流畅性、独创性、标题抽象性、沉思性四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高于模式化教学法。但在精致性培养方面,直观教学法与模式化教学法并无显著差异。

    2019年09期 v.35;No.156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式学习:意义、问题与策略——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

    肖婷;

    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是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能让幼儿获得高度真实的情境学习体验,促进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发展。但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幼儿的参与性不强、教师的指导欠佳、体验场馆的情境创设不足等问题。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为幼儿职业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情境学习理论,本文从创建幼儿学习共同体、增强教师指导策略和创建真实的场馆体验几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

    2019年09期 v.35;No.156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师专业发展

  • 无边界生涯时代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研究

    张玉琴;

    研究聚焦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特点分析,以期有效对接职后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的培养。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发现: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志愿报考类别与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上特点各异。经回归分析,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未来从事幼儿教师和对未来工资期待等因素预测生涯适应力效果显著,总之,职前幼儿教师生涯适应力特点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其生涯适应力发展潜能无限,有显著的提升空间。

    2019年09期 v.35;No.15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西北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调查研究

    杜军;王璇;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采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问卷》对西北连片特困地区1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教龄和职称的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也在不断提高;(2)大专学历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中专其次,本科最低;(3)女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略高于男教师;(4)主课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高于非主课教师;(5)建校历史越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越高;(6)13-24个班级规模学校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最高;(7)城市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明显高于乡镇教师。

    2019年09期 v.35;No.15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

    叶晓红;邱心雨;

    在"互联网"及多元文化知识不断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解学前教育师范生群体对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程度,笔者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量表对220名在校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1)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总体TPACK知识掌握较好,但技术知识仍然较为薄弱;2)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知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3)信息技术爱好和训练会造成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知识的差异。应采取的对策:1)注重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2)大力推进第二课堂,促进TPK和TCK的发展;3)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TPACK水平。

    2019年09期 v.35;No.156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路径探究

    赵秋爽;

    师德是教师的核心职业素养,加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关键所在,是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存在的工作机制不顺畅、教育内容片面狭隘和教育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机制、"四个载体"丰富师德养成教育内容、"一份档案"完善师德养成教育考评机制、"三个体验"提升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实效的具体路径。

    2019年09期 v.35;No.15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管理

  • 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

    赵东群;

    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供给高质量的教育。一方面提高教育供给端质量;另一方面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物质资源上供给数量充足、质量达标的学前教育机构;从人力资本上供给优质的师资队伍;从制度上供给科学的学前教育机制;从创新的角度供给多元化的学前教育结构。

    2019年09期 v.35;No.156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研究

  • 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心理韧性与心理资源投入的关系

    刘丽丽;孙崇勇;

    为了解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心理韧性与心理资源投入之间的现状及其关系,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问卷、中学生心理资源投入量表、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对111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学业成就归因整体呈内归因倾向,心理资源投入与心理韧性整体处于中上水平;(2)高中生内归因显著预测心理韧性与心理资源投入,心理韧性显著预测心理资源投入;(3)高中生心理韧性在学业成就内归因与心理资源投入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2019年09期 v.35;No.156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9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基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线课程的实证分析

    高洁;杜依铭;郭秀玥;

    研究采用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量表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选修在线课程的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的在线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及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建设、课程管理和服务、提升学习者自身适应性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提出重视综合课程的建设,注重课前测评,提倡学生积极利用课程资源、辅导答疑等参与在线课程活动,加强在线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并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课程等,有效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2019年09期 v.35;No.156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刘闫锋;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已不足以适应高校财务信息发展的需要,亟待探索新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本文在研究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从COSO内部控制模型的基本要素入手,在分析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策略。

    2019年09期 v.35;No.156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塑造——以宁波为例

    丁春文;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2019年09期 v.35;No.156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介

  • 《陈鹤琴现代儿童教育学说》简介

    柯小卫;

    <正>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最知名的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教育思想、学说与实践不仅反映出中国早期现代教育家对于儿童教育性质、目标、发展路径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包含了他们对于儿童真挚的情感和对国家、民族承担的责任),而且还说明了中国现代教

    2019年09期 v.35;No.15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1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