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邬思勇;
源起于美国并在全球逐渐被重视、甚至作为教育发展战略的STEM教育,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素养和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公民。基于学科融通的问题解决意识驱动,学生从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运用多学科经验主动参与式地学习。而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反思长期教育实践中重知识讲解传授、重形式轻操作、成人绝对主导等问题后也逐渐明晰了儿童自发探究基础上教师指导的探究教学取向。本文基于STEM教育目的、理念及核心特征重构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组织与实施。
2018年04期 v.34;No.13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2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金鑫;杨梦萍;
儿童在与博物馆的互动中,浸润式地欣赏、体验、探索,逐渐萌发并形成博物意识。与博物馆学习相比,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体现了博物意识范畴中的收藏意识、观察意识、互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提高儿童科学探究的质量,教师应结合博物意识采取适宜的支持策略。
2018年04期 v.34;No.139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娟;周玲;
采用经典类包含任务以及寻找证据法、属性扩展法和归属法的归纳推理任务,进行了三个相关性研究,共测查儿童120名。结果显示7、8岁儿童类包含概念成绩与其在寻找证据任务和属性扩展任务中的归纳推理多样性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34,0.29;P<0.05)。然而,7、8岁儿童类包含概念成绩与其在归属任务中归纳推理多样性表现不存在显著相关(r=0.18,P>0.05)。儿童在归属法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与在寻找证据法和属性扩展法中表现出来的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可能是不同质的。
2018年04期 v.34;No.13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安红霞;艾尔肯·吾买尔;邹庭荣;
对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的核心思想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数学史上的数学哲学进行了诠释,并从哲学的高度对数学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以微积分为例,讨论了《自然辨证法》对数学文化的重要指导作用。
2018年04期 v.34;No.13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燕;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积木搭建游戏不仅能体现幼儿的搭建水平和技能,也能促进幼儿在集合与模式、数与量、图形与空间方位等方面的数学学习。幼儿园教师应从四个方面支持幼儿在积木搭建游戏中的数学学习: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积木搭建材料;利用收拾整理环节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巧用有效指导时机,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善用分享环节,丰富集体的数学经验。
2018年04期 v.34;No.139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曾碧;颉静;
科学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其框架的构建与维度的筛选是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国际大型测评项目PISA、TIMSS、NAEP等对科学素养的界定,初步构建了五个维度的科学素养模型,并提出了实现路径:强调实践动手探索能力;重视科学课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主动性,倡导协作创新;注重科学素养的社会化维度。
2018年04期 v.34;No.139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钟瑞;郭文斌;
为了解4-6岁幼儿电子游戏卷入度与游戏得分的关系,对随机选取的20名4-6岁的幼儿在选用的电子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及游戏得分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1)电子游戏卷入度的正性维度得分(M=37.750)高于负性维度得分(M=23.600);(2)游戏得分从高到低的项目为:保卫萝卜(M=3.200)>水果消消乐(M=2.400)>俄罗斯方块(M=1.400);(3)电子游戏卷入度负性因子与游戏得分的交互作用明显,F(6,14)=14.368,P<0.005。结论:(1)益智电子游戏可以较好促进4-6岁幼儿产生喜悦、注意、鼓励、努力等积极情绪;(2)游戏规则和操作越简单,越容易成功的益智游戏,更容易吸引4-6岁幼儿;(3)场景多变性、任务挑战难度越大的益智游戏,具有双刃剑的效应,虽然可以引起4-6岁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是也容易给他们带来消极的情感体验。
2018年04期 v.34;No.13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娇;杨隶瑛;寻芒芒;万春;
幼儿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考察不同策略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延迟满足水平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的方式设置一定的游戏情境,对三个年龄阶段(3岁、4岁和5岁)的幼儿实施6种不同的延迟满足策略。结果显示:延迟策略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幼儿的延迟满足时间;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无论使用哪种延迟策略,幼儿年龄越大,延迟满足时间越长;6种延迟策略的使用对幼儿延迟满足时间的影响有显著差异,3-5岁幼儿的使用延迟策略中,注意转移策略最好,榜样强化策略次之,语言策略最差。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018年04期 v.34;No.139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丽新;谷松;
具身认知因过于强调认知对身体的物理属性、身体经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依赖,致使其饱受质疑且发展受阻。具身认知的发展关键在于在认知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明确以及认知范围的界定。为此,本文从复杂性理论角度指出具身认知观点存在的机械还原论倾向,并依据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分析具身认知和离身认知在具有自组织性的认知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还进一步地从哲学角度辨析了二者的不可分关系。本文主张具身认知的发展应着眼于其认知内容、范围的具体化、明确化,并且关注具身认知与非具身性认知的联合关系;在认知任务实验中应区分具身认知和非具身认知的异同。
2018年04期 v.34;No.139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玮;
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在幼儿园这一教育场域中,由于教师对幼儿"前台"与"后台"生活的割裂,塑造了幼儿去个性化的身体,最终达到了对幼儿身体控制的目的,却造成了幼儿本性的束缚和压抑。为此,提出幼儿园"前台"与"后台"相互融合的策略:一是增加"后台"自主活动时间;二是扩大"后台"自由活动空间;三是注重幼儿"前台"与"后台"的身体体验。
2018年04期 v.34;No.139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瞿巧玲;冯海英;彭海燕;
传统幼儿德育认知是"离身"的,表现为忽视身体的重要性。基于具身认知理论重建幼儿德育理论使幼儿德育认知具有具身性,幼儿德育知识具有情境性,幼儿德育行为具有生成性。由家长、教师、幼儿园与社区构成的合作性支持系统通过个性化问题的制定与指导,跨园协作与全方位合力设计学习空间等路径使幼儿德育工作优化并高效。
2018年04期 v.34;No.139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小红;田影;
如何处理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历来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客观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幼儿游戏放任化"两种倾向,在矛盾分析方法论——"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指导下,辩证分析了"游戏"与"学习"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不同游戏中的学习重点与游戏间的连结性、丰富游戏材料及完善幼儿园环境创设等策略。
2018年04期 v.34;No.139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东群;
"提高质量"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张雪门先生作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认为幼儿师资的质量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设置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适应现在生活环境的基础上,适应将来的生活。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基于张雪门先生的教育理念,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在结合时代特征、儿童特性、儿童的生活特点基础上构建具有时代性教育目标,培养幼儿适应第三空间生活的能力,适应幼儿的生长,回归幼儿经验,创设有生命力环境,培养优质师资以促进优质的学前教育形成。
2018年04期 v.34;No.13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必熙;卓皓;
AR(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传统的幼儿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论述了AR的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随机选取了3-5岁的14名幼儿进行测试分析,从幼儿教育视角探讨AR技术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应用。
2018年04期 v.34;No.139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黄春霞;
为了打造特色地方高校,亳州学院利用丰富的亳州地方传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让亳文化校本课程从无到有;校本课程走进课堂,内容得到拓展;课程开发与科研结合,增加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地方本科学校特色,强化了课程推广和应用。但在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增强开发的计划性,形成课程系列开发;打破专业限制,形成专业开发团队;丰富开发的成果形式,改善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对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整合课程资源,争取多方支持。
2018年04期 v.34;No.139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夏梦;
民间游戏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和教育价值,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由于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建立整合实施方式的运行机制、对改编游戏的积极性不够、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确,当前幼儿园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时存在内容选择不够丰富、实施方式分散、改编力度不够、材料制作过于成人化等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幼儿园应该挖掘各种民间游戏资源、综合利用多种活动整合民间游戏、根据课程目标对民间游戏进行适当改编、让幼儿积极参与民间游戏材料制作,以更好地实现民间游戏的价值。
2018年04期 v.34;No.139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梁艳;
随着社会与工业发展,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幼儿园的噪声污染不仅严重危害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更会带来一些潜在的病理性危害。幼儿园噪声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内噪声和幼儿园外,其噪音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给整治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其解决方案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案对噪声治理规范化,还需加大多部门的协作认同与支持,更需幼儿园工作者对园内噪声问题的重视与解决落实。
2018年04期 v.34;No.13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大洲;
婴幼儿时期作为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有着不同于儿童及成年人的生理特性,对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特别敏感,易发生严重的发育障碍。水中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有些是单器官的、局部的,有些是全身性、多系统的,有的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蓄积效应等作用。本文就婴幼儿对饮用水中多种化学污染物的易感性以及相关标准限值以及去除方法进行讨论,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04期 v.34;No.139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谢晓颖;
文章主要以观察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幼儿进餐活动中的教师教育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了进餐教育行为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幼儿、幼儿园三个角度对现存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最后,为教师实施进餐教育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2018年04期 v.34;No.139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徐浩;张倩倩;
为了解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区县5所幼儿园14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体情况良好。幼儿家长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受到亲缘关系、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应该实行多种途径的营养教育,包括针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同时尽早将营养知识纳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使家庭和幼儿园一起来维护幼儿的身体健康。
2018年04期 v.34;No.13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晓红;杨慧娟;
通过统计中国知网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Ⅲ绘制图谱发现,本世纪以来有关卓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总体趋向深入,一些核心问题仍处在起步阶段,其中基于管理学、生态学、哲学、心理学等视角对卓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影响因素和促进途径等的探讨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展望未来,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应把借鉴国外先进知识理念与国内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有机结合;在重视个体成长的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资源优势。
2018年04期 v.34;No.139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于珍;马瑞清;
对国内近十年来关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的有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非在编与在编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分析,特别是对非在编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研究为数众多。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的现状、造成现状的原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展开。未来应深化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主体的研究,加大对幼儿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研究的力度。
2018年04期 v.34;No.139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2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策;陈秋珠;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我国近年来幼儿园区域游戏领域的研究结果,为未来区域游戏研究提供知识支持,本研究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绘制了有关区域游戏研究方面的783篇CNKI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显示:区域游戏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幼儿区域游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区域材料的投放、师幼互动、学习性区域游戏和幼儿的个体发展;区域游戏内容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混龄教育中区域游戏的研究可能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今后的区域游戏研究应当:研究视角要多元化,向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角度扩展;研究的内容要整合化,从幼儿、环境、教师三方面共同阐述;研究方法上,综合访谈法、问卷法、个案研究等方法,加强实证研究。
2018年04期 v.34;No.139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