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报告

    程相震

    《中小学衔接实验研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合作开展的《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简称中学JIP)的子课题之一.该项目曾于92年7月至93年7月在我省四所中学实施了第一轮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从95年7月至96年7月,该项目在我省三地市三十所中学再实施了第二轮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达到实验预想的目标,并取得了关于中小学衔接的许多成功的经验.

    1997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人格效应

    韩丽筠

    <正>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同.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们在高校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决议的精神,按照决议的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增强实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承认和发挥思想教育中的人格效应.

    1997年01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状况亟待改革

    李长青

    <正>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宏伟基业,它不仅以传播知识、发展文明为手段,而且主要以培育人类的生存意识、创造才能、高尚素养为职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服务.当此20世纪即将终结之际,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在审视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实践之后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大学教学工作的老同志.在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临之际,对当前我国大学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不能不进行反思与探究.我认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中文专业虽然在为国家培育人才方面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也不容置疑地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墨守成规,缺少放眼向洋看世界的恢宏襟怀与变革意识,如果不进行积极的改革,将会愧对21世纪.

    1997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世信,金钊

    中共八大是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本文拟围绕八大,叙述毛泽东同志在此前后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这些正确思想为八大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坚决实行工作重点转移起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1997年01期 13-1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探析

    袁武振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毛泽东这一理论的内容、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997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现状成因及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李娇萍

    经济区域集团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现状、成因及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1997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期文学的发展过程(上)

    戴克强

    <正>1976年10月一声春雷,四人帮长达十年的法西斯统治结束了.从那时至今,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二十年风雨历程.从文艺思想上说,这是不断突破禁锢,锐意进取并取得实质性进步的二十年;从文艺创作实践来说,这是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取得大繁荣大丰收的二十年.回顾并总结新时期二十年的文艺运动与创作发展的历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依照新时期二十年的文学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拨乱反正期(1977—1984年)第二阶段:全面发展期(1985—1989年)第三阶段:稳步转型期(1990—1996年)

    1997年01期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思障碍及其克服

    林霖

    构思是写作最富创造性的环节,主要在思维中完成.思维中的定势便构成构思中思维的障碍.思维障碍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思想负荷重、保守,缺乏创新意识;思路狭窄,思维方法单一;思路杂乱,缺少系统集中性;对思想、观点过分完美的要求.构思要成功,就要超越这些障碍.要做好两点:①树立自觉的创新意识,②掌握并运用一些思维方法和技巧.思维方法主要指要善于高屋建瓴、联系地把握事物;思维技巧则要求重视发挥“侧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作用;同时,必要的辅助手段也可以提高思维效果.

    1997年0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也说“删诗”

    姜修章,江秀玲

    孔子删诗之说,首倡于司马迁.由此发端,诗学领域出现了“删”与“未删”之争,双方各持己见,相互论辩,纠葛千年.本文赞成“孔子删诗”说,从春秋中叶社会客观的需要,孔子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对逸诗、笙诗的论证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997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灵的分裂——浅谈《寒夜》的悲剧冲突

    黄克

    <正>读巴金的《寒夜》,会引起人感情深处的共鸣,忍不住洒下同情的泪水,不自觉地同书中人物生活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痛苦,同他们一起挣扎.为什么《寒夜》会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笔者想作一点粗浅的探索.黑格尔在《美学》中论及悲剧冲突时指出:“在悲剧里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恶意、罪行、卑鄙或是单纯的灾祸、盲目性之类,而是对某一具体行为的伦理的辩护理由.”(《美学》(下)306页)“基本的悲剧性就在于冲突中对应的双方各有它那一方面的辩护理由,而一方拿来作为自己坚持的内容却只能把同样有辩护理由的对方否定掉或破坏掉”(同上286页).余秋雨在《戏剧理论史稿》中阐释二格尔这一原理时,更加明确地指出,悲剧性冲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由单纯的自然性原因,如疾病和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冲突.这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它只能成为悲剧冲突的基础、原因和起点.沉船、风暴、旱灾等灾祸是不愉快的事情,破坏了原来生活的和谐,给人们带来悲痛和眼泪,但在悲剧艺术中它们本身却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当它们能导致心灵分裂的冲突时才能被戏剧艺术采纳.第二种是由自身无法掌握的出身、地位、性情禀赋造成的心理冲突,这是由自然条件作用于心理而导致的比较深刻的冲突.第三种是心灵本身的分裂与矛盾,这才是最理想的冲突.

    1997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壶中观文天地宽——评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高敏

    <正>“壶中”一词,典出《后汉书·费长房传》,讲的是仙家壶公引费长房跳入壶中,观看楼阁重门的仙宫世界.这则故事本是反映神仙家宇宙空间观的,唐人诗文多用此表达长生久视的愿望和祈求,也用以喻园林景观和园林意境,如“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等.晚近学者研究园林时,也把“壶中天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用以观照古代园林微妙深奥的审美境界.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下称《考论》)是唐代园林文化研究领域中具有开拓意义的一部学术专著.作者既能够立足于唐代大文化视野,高屋建瓴,又能跳入壶中,壶中观文;既揭示了唐代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园林)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也精辟地分析了园林别业作为文人生活环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文人隐逸、士林风尚等的关系:同时还对唐代园林有关史料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和甄别,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浩的《考论》可以说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作为《考论》的第一个读者,我愿意与所有读者一起在这片画境上履园寻梦,在这一“壶中天地”中徜徉游仙.

    1997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利用两种拟合函数作比较的回归分析法

    刘复元

    <正>在科学计算中,Lagrange与Newton插值公式不失为简便、有效、可靠、常用的两种插值方法.但当有结点的数据对存在误差时,使用这些方法出现Runge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采用分段、低次插值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法.算法直线型拟合简便、实用.由计算方法知其算法是:

    1997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方块定理在商同构证明中的应用

    魏裕博

    群的第一同构定理又称为方块定理.本文应用这一定理,证明了有关商同构的问题.

    1997年01期 53-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达朗伯原理堪称原理吗?

    吴志斌

    由于不存在使运动质点系的所有质点同时处于平衡状态的照系,因而达朗伯惯性力没有实质性的物理意义,动转化为静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把达朗伯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原理是不恰当的.

    1997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物理的数学方法教学

    李怀学

    <正>物理难学,不但中学生这样反映,就连中学教师参加高师学历进修也很少有人选物理专业.究其原因除了学科本身内容多,还有学生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原因,所以研究物理的数学方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重视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数学表述的理解.数学是物理的语言,惟有它才能够深入地描述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实质,才能够最终地、精确地揭示自然规律.一切数学表达式、图象和表格都可以作为物理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表述的物理意义,如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1997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谈超共轭效应及其应用

    杜爱英,李忠俊

    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是化学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有机化学实验材料的积累,这种观点越来越被化学家所重视.其中超共轭效应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影响的表现形式之一.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超共轭的概念,某些事实是很难加以解释的.

    1997年01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化工专业课的特色

    李艳萍

    本文分析了化工基础课的主要特色.具体从八个方面论述了该课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方法的一系列内容;对该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及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97年01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β—萘乙醚合成方法的评估

    王立兴,翟文俊,曹静

    β—萘乙醚是一种橙花香型而香气持久的定香剂.本文对β—萘乙醚的合成方法从产率、原料价、有否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估,所得结论是:乙醇法优于碘乙烷法.

    1997年01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莴苣叶中内生韧皮部的结构及其发育

    贺游利,华跃进,李小丹

    本文报道了莴苣叶中内生韧皮部的结构和发育过程.在莴苣叶的叶脉维管束的内侧分布有内生韧皮部束,其结构与外生韧皮部相似,一般也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常无韧皮纤维.其发育是由叶脉维管束中木质部内侧的薄壁细胞反分化形成的.叶中内生韧皮部的发生和发育与叶肉中同化产物的运输有特殊意义.

    1997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each”And“Practise”Tn Basic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本文论述了基础英语教学中“讲”与“练”的关系,并以具体教学事例强调应把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放在首位,把课堂教学变为实际的交流活动.这对在汉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7年0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动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妙用

    贺继宗

    <正>英语动物词属于英语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的学科较广泛,诸如天文学、植物学、气象学等.本文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列举英语动物词在其中之妙用.合理、准确地使用动物词,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给读者一种新鲜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下列名家之杰作.“Tell that to the maries,Majoy,”replied the valet,“that cock won’t fight with me.”(W.Thackeray“Pendeins”,VOL.Ⅱ,ch.×××)仆从回答:我不信,少校;这对我是毫无作用的.”

    1997年01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体育教学中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几个问题

    张自治,王选琪

    <正>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都有明确规定.这个任务是体育教学必须完成的,也是培养青少年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培养,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1997年01期 80-8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筝艺的历史变迁和流派的形成

    王晓平

    <正>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筝艺的发展漫长而又复杂,筝艺的流派丰富并且多彩,本文试图从它的历史变迁中来讨论其流派的成因.一、筝艺的历史变迁关于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起源问题,由于缺少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故至今尚无定论.公元前237年,秦国大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夫击瓮,叩,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的描述.这是迄今发现的有关筝的最早记载.可见,当时筝乃“真秦之声”已是朝野上下喜闻乐见的乐器,儒家的《礼记》中《乐记》篇,是关于音乐、舞蹈最早的典籍,其中就有筝的记载.汉应劭《风俗通义》六《筝》中引说:“筝,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战国策》中也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由此可知,距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筝已在北方各国流传.1979年,贵溪筝的出土,弥补了早期文献中的不足,表明筝早在春秋战国时已传入南方,且形制发展,令人惊叹.

    1997年01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语文主观卷评卷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李晓林

    该系统以负反馈信息控制为工作基本思路,以相对简单的质量指标体系为监控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评卷质量监控的操作手段;该系统实施于语文高考主观卷的评卷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997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陈经涛,金前英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课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根据我国中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实际,讨论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作了一些探索.

    1997年0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论中学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

    党昉民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学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和地位,对于处理好地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使非高考科目的中学地理教学能适时抓住获得生机、发挥优势的机遇,更好地完成世纪之交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使地理教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1997年0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